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理念 / 參、學校發展願景

(一)校務發展

1、強化學校精進的行政效能,訂出能符應學校未來發展方向的學校中長程計畫及即時修正,力求具體、務實、可執行、可評量。

2、回應不同類別與障礙程度學生的學習與轉銜需求,提升課程多元與適切性,盤點並強化專業教室職業安全條件及職能分析。

(二)課程教學與實習輔導

1、通盤規劃發展不同面向的專業發展社群,提昇教師之專業準備及轉銜輔導能力,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2、善用學校既有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教學研究會及專業社群討論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構思架接課程統整與服務需求。

3、落實畢業生之轉銜追蹤,適時發現學生及家庭需求,以提供相關服務與資源,以實徵證據為本(Evidence based),作為學校課程修調參照。

4、彙整學校各處室例行資料,以資料導向(Data driven)觀點強化資料蒐集、分析、解釋與應用,處理學校重要議題(如: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與學生需要的適配性)。

(三)學務輔導

1、落實現有正向行為支持方案與輔導機制,提高全校教師對正向行為管理的認識,強化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的三級預防措施。

2、營造特教教師與學校治療師協作情境,鼓勵彼此專業釋放與互學,讓學生能獲得有效能的特殊教育課程與服務。

3、因應教育新思潮,鼓勵並薦派敎師參與培力增能工作坊,進行增能,如社會情緒學習、性別培力、AI教育、議題融入教學、校園性平事件調查人才庫專業人員等,儲備教師專業知能。

(四)環境設備

1、全面檢視環境設備之安全性,使用率高的設備宜加強維修,定期檢視警示裝置功能,確保使用安全與可及性。

2、多樣化辦理家長活動、親師互學社群,提供家庭支持服務、家長諮詢、親職教育相關研習及資訊及申請相關機構或團體之服務。

      本校以「成就每個樂活孩子,適應安身」為核心理念,達成學生(行動力)、(品格力)、(幸福力)、(適應力)之圖像,逐步培育學生擁有與社會接軌的適應能力。未來期許以學生學習為優先教師專業齊揚帆」資源整合親師生」、「行政創新接地氣,訂定目標與具體作法。

目標一:「學生學習為優先」-- 適齡適性

因應時代變遷,無論普特,教育均須與時俱進,學校為學生與社會間適性架接橋樑。特殊教育學校因身心障礙學生學習而設,重視學生個別差異,提供學生多元探索、適齡適性課程,充分發展其潛能、健全人格,增進服務社會能力。

 

策略一:精進個別教育計畫執行方案

1、確實撰寫與進行個別化教育計畫資料管理,依個別化的精神,進行每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學習評量思考,協助其學會學習、自立生活。

2、精緻個別化教育計畫檢視與彙整機制,以生為本匯集學校各處室資料管理,俾利掌握本校學生特殊教育需求與服務提供情形,如檢核學生具情緒行為問題的行為功能介入方案有否納入個別化教育計畫,俾利適時提供教師與學生資源與支援。

 

策略二:發展學校為本特色課程方案

1、檢視並深化學校課發會、領域/科目教學研究會及專業發展社群等的功能,發展學校特色課程,以學生為主體,透由IEP展現,跨教育階段所學習之表現與能力,如「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符應身心障礙之課程需要,學校須思考系統性提供學生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記錄該課程進展情形,可佐證學生在校進展,亦可為學校檢視課程有效性方式之一。

2、持續與系統性發展學校創新教學作為,如支持特教教師與專團合作錄製教學影片「教學好好玩」,提升教師在裝配技能領域、生活管理等教學知能,並提供家長陪伴學生在家練習的支持。進一步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做為下一步教學創新改進動能。

 

策略三:強化離校轉銜輔導合作方案

1、持續學校針對有就業潛能的學生提供職前安全、技能訓練與工作存摺等激勵制度,有效強化學生未來於職場上展現良好職業能力、自我照顧與工作態度。

2、因應學生特質與需求,全面積極推動參與課程與教學專案;另強化與社區資源連結,了解產業趨勢概況(如代工品)。跨專業(教育、社政)整合,高三下若有需求,重障學生可提早過渡到社福單位適應。

 

目標二:「教師專業齊揚帆」--協作展能

課程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教師肩負學校課程與教學的發展和實施重任,採取實證有效的教學法以及回應新課綱素養導向課程與評量的設計,全校教職員工齊動員、教師與專團協作,將是學生學習成效良寙的關鍵。

 

策略一:課綱適性教師專業揚帆專案

1、從新課綱識讀到教學精進,理解「特殊教育課程規範」、「服務群科課程綱要」、「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進而實踐課綱,因應學生之個別需求、能力的差異性,進行課程調整。

2、素養導向意涵與教學實作,由學生之日常生活經驗出發,所學即所用為學生未來生涯做預備。

3、配合教育部相關政策計畫,落實專業創新有效教學、獎勵行動研究、建立資訊平台,鼓勵教師分享教學方法及教材輔具之使用。

 

策略二:課程地圖圖像建構夥伴共作

1、滾動修正學校課程地圖、討論部定、校訂必修,加深加廣選修,多元選修、彈性學時等課程規劃。

2、服務群職能教學與安全維護,依據學校附近產業結構,擴增教學範圍與調整課程層次與內容,重視與職場或社區之交流與互動教學內容。

 

策略三:專業社群共備跨域資源共享

1、社群推動以課程教學(如服務科職能、科技融入教學、跨專業團隊合作)或正向行為支持等向度主題,以利教學現場實務運作。

2、邀請特教教師與各專業團隊共同參與,以全學校服務模式進行跨專業合作,以學生需求為首要,尋求課程跨域及相關服務連結與共享。

3、充分掌握學校內外部之優勢與機會、劣勢與威脅,因勢利導,有效化解危機與劣勢,創造轉機與契機,追求學校永續以及學生轉銜機會。

 

目標三:「資源整合親師生」 -- 共融共榮

教育氛圍需由親、師、生共同營造,鼓勵家長參與,享受與孩子一同成長樂趣,樂當教育合夥人;凝聚教師向心力,統整社區資源,協同學校關係人參與教育歷程、樂於分享,讓學生獲得成功美好經驗,共融共榮。

 

策略一:資源整合營造友善資源環境

1、建構多元、尊重、和諧、友善的人文校園文化,並與家長會、社區建立良好夥伴關係,將外部資源與支援,投入學生學習與教師專業發展。

2、透過多元管道(如聯絡簿、群組、邀請觀課等),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成果,並相互合作。

3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活動,培養家長多元興趣及專長,加強親師合作,鼓勵家長參與學校各項活動。

 

策略二:多元展能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1、鏈結基隆地區技職學校資源,拓展普特合作可能,提升身心障礙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品質,增進學生可就業性。

2、整合運用社區資源辦理多元教育文化活動,提昇學生參與社區生活品質,增進與社群之良性溝通與互動,引導學生能運用社區資源,產生更佳之社區生活的適應力。

3、激發學生自我悅納、自我決策的機會,安排友善融合的團體活動,引導學生對重要他人表達愛與關懷,進一步能貢獻己力,結合社區服務活動,培養學生具有感同身受與日行一善的人文關懷。

 

策略三:產學合作在地文化脈絡架接

1、為增加與在地化的連結,學校推動相關特殊教育職業活動,與鄰近國中端學校進行試探活動或課程,以增進國中端師生與特教學校高職部師生互動交流與學習之機會。

2、考量在地產業及學生就業,推展學生社區化職場實作,推介至鄰近住家之社區職場實習,由校內外輔導團隊協力指導學生實習,以提高受僱率,達成「學用合一」之理想。

 

目標四:「行政創新接地氣」-- 溝通共創

提昇全學校教職員工工作默契與效率,結合家長、社區力量,盤點並建構學校健檢指標,以數據為本位落實學校自我監控、自我精進,一步一腳印,打造卓越、有品質的特殊教育學校行政、教學與輔導的校園文化。

 

策略一:品質管理優質團隊協作共行

1、鼓舞激勵行政士氣,願意奉獻己力,充分授權。重視績效管理、行政團隊分工合作,課程、教學與學習領導並進,強化全學校運作動能。

2、各處室依權責分工,精簡作業流程,提升行政支援效率,確保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能依時依序開展,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3、預算編列依法辦理,重視成本效益,提升經費執行績效,嚴守政府採購法辦理採購作業,落實驗收程序,確保採購品質,經費力求廉潔。

 

策略二:精緻校園軟體硬體建設方案

1、健全校園各式委員會運作,推動永續校園的理念和活動,建構防災、無障礙、節能減碳及綠建築之校園環境,校園空間規劃與利用。拓增教學設施設備、學習場域,活化教學空間資源。

2、盤點校園軟硬體設備,活化學校空間使用與教學環境中的安全設計與教育,提昇危機處理能力,建置安全的校園空間。

3、導入地區政府公共事務團體資源-環保、衛生醫療、民政等政府單位社群關係之建立,研擬可行計畫爭取經費補助,充實教學相關措施。

 

策略三:激勵及善用科技的智慧校園

1、訂定進修獎勵制度,鼓勵行政同仁參與專業進修及行動研究;另設置獎勵措施、辦理文康交流及激勵活動,以鼓舞士氣,提升組織動能。

2、建構知識管理系統,資料串流,推展校園數位網絡E化,方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家長參與。

3、型塑本校專業形象,整合各行政單位專業,撰寫競爭型專案計劃經費,投入課程教學研發、逐步更新教學相關儀器設備,以及辦理多元教學活動,以積極爭取學生進入本校就讀。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